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是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的今年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和市委组织部在组工网通过解读和宣传科学人才观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及相关的一些人才工作知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人才工作的舆论氛围,用正确的人才观指导全市人才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为我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百千万人才工程
百千万人才工程,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旨在加强中国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举措。 1994年7月由国家人事部提出,1995年底由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原国家计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七个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其宗旨是:到20世纪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自然科家和社会科学领域,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坚持以培养(而不是选拔)为主的原则。
百千万人才工程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到2000年,造就上百名45岁左右,能进人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享有盛誉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二层次,造就上千名45岁以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出上万名30至45岁在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百千万人才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到1997 年遴选和掌握五六千名或更多一点30至40岁左右的优秀人 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第二阶段,到2000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大约50个左右的一级学科和500个左右的二级学科门类中,造就一批国内一流或具有世界水平的专家、学者,使他们成长为各个学科领域跨世纪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从而改善中国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的结构,全面推动中国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工程。从“工程”实施至2000年,入选“工程”的各类人才近万名。2002年5月,人事部等七部门又制定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人发(2002) 5号),继续做好年轻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工作。